家校适度放手方可纾解伙伴危机
近年来,中小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一直为人们关注,伙伴危机、交往能力不足、社会退缩、孤独感等词语不断出现在社会舆论之中,《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成长指数白皮书》发布的结果——超三成中小学生存在同伴交往问题异常,再一次给家长和教育部门敲响了警钟。
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自我概念、获得情感支持、进行社会化的重要方式,关系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。缺少同伴,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、胆怯、任性、沉默、敏感和脆弱等不良心理和性格,以致影响社会融入和终身发展。
儿童同伴交往问题大多是源于交往机会和交往体验不足,目前我国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,孩子经常在家中独处,家长又过分关注安全问题、干预孩子的交友状况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与同龄伙伴互动的机会。孩子进入幼儿园、中小学,客观上给孩子提供了同伴交往的机会和场所,但由于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,课堂上的同伴交往是教师组织下进行的,交往规则和活动内容都是结构化的,这种交往引起的交往热情、学习的交往策略都不是自发、自然的,很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力。同时,由于学校很怕出现校园安全问题,即使是社团活动、体育活动和课间休息时间,老师也不敢让学生自由活动、自主交往。放学后,学生原则上有了自主支配的时间,但不同社区或存在交通、安全隐患,或缺乏运动和交往空间,学生很少能在社区内找到熟悉的交往对象。可见,学生出现交往问题,家庭、学校、社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。
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,只要家长和老师转变观念,创造条件,增加学生的交往机会和交往体验,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交往能力,减少各种交往问题。
首先,需要家长适度放手,给予孩子交友自由。家长要了解,孩子与同伴的互动交往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,需要自己接触、探索、逐渐形成交往策略、提高交往技能。家长可以鼓励,但不要过分干涉或给予指导。孩子的交往有自己的“规则”,他们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成年人不同,要让孩子体验自然的同伴交往过程,在体验过程中,逐渐找到恰当的交往方式,形成自己的交往风格。交往过程中,孩子可能会表现出退缩、胆小、霸道等行为,可能会有言语和轻微身体冲突,家长要控制自己,不要代入自己的价值观和情绪,给孩子贴上欺负与被欺负的标签,只要孩子觉得自己可以解决,就该放手,让孩子寻找恰当的应对策略。
其次,学校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同伴交往时间和空间。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最好场所,有熟悉的安全环境、有不同性格特点的交往对象、有不同活动形成的交往情景,孩子可以在这个安全基地慢慢探索、成长。社团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天然载体,可以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。
社团是以学生相同或相近的需要、兴趣、爱好、特长、观点为基础而成立的团体,它既是学生发挥特长、发展个性的场所,也为学生搭建了与人积极交往、合作互动的平台。在社团活动中,主导权掌握在学生手中,指导老师“退位”为副手或者根本没有指导老师的参与,这个独特的环境能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师长的依赖,逐步学会互相妥协、尊重、合作,共同解决问题。
体育游戏是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,趣味性浓厚、竞争性强、场面生动活泼,深受学生的欢迎。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,不但可以锻炼身体、磨炼意志,还可以引发积极情绪、培养亲密感、形成团队精神,逐渐学会组建团队、分工合作、应对挑战、克服困难。
交往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、适应社会的重要准备条件,必须通过与同伴的实际交往,由经验内化而成。作为师长,适度放手,是我们给予孩子的最好助力。
(作者王侠,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、博士)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